今天是2025年05月03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建微知著·博学躬行——大连理工大学建艺学院寒期社会实践团活动纪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自觉担当尽责,始终成为组织中国青年永久奋斗的先锋力量。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有责任有担当,青春才会闪光。”

在寒假来临之际,为将专业学习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组建了“建微知著,博学躬行”寒期社会实践团。寓意从细微之处建构真知,在广博学习中躬身实践,契合大连理工大学“以学促真知”的重点立项核心理念。实践团鼓励同学们走出课堂、深入社会,在实践中检验所学、增长才干,通过丰富多样的实践锻炼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为社区和实际项目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参观校园:点燃中小学生建筑梦想

团队成员组织了大连市数十名中小学生走进大工校园,由实践团成员担任“讲解员”,带领大家参观建筑与艺术学院的展厅和实验室。队员们耐心介绍着建筑学科的独特魅力,展示了模型沙盘、3D打印作品等教学成果,让孩子们直观了解建筑如何从图纸走向现实。

图片:实践团成员率队带领学生参观学院实验室

图片:实践团成员向同学分享交流经验

在参观校园过程中,小同学们还来到了校史馆,聆听大工悠久的办学历史和杰出校友的故事。实践团成员声情并茂的讲解激发了孩子们对这座凌水河畔的美丽学府的向往。在随后的互动环节,孩子们争相提问,学长学姐们热情解答,并设计了有趣的建筑拼搭小游戏,带领大家亲手体验设计的乐趣。此次校园参观活动在欢声笑语中圆满结束,不少孩子表示立志将来成为像学长学姐一样优秀的“大工人”。

图片:实践团成员带领学生参观大连理工大学校史馆

图片:实践团成员同参观学生合影

项目实践:投身双D港数字湖园区设计

实践团还深入大连双D港“数字湖”园区的商业建筑项目现场,参与前期调研和设计实践。队员们踏勘场地环境,测量记录相关数据,并与项目负责人沟通交流,详细了解设计需求。面对真实的规划用地和建设要求,大家集思广益提出了多个创意方案。经过反复讨论和比选,最终形成了一套既富创意又切合实际的建筑设计构想。

图片:实践团同学进行场地调研

在设计方案打磨过程中,团队成员还得到了大连设计院专家的悉心指导。他们带着设计草图和模型与设计院的建筑师们座谈,请教方案优化思路。专业人士从功能布局、结构安全、材料选择等方面提出了宝贵建议,让同学们受益匪浅。通过与设计院专家的交流合作,队员们进一步认识到在实际工程中需要统筹考虑美观与实用、将理论与现实紧密结合。这次宝贵的项目实践经历为他们的设计方案增添了专业深度,也让大家对建筑设计的实际流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图片:实践团同学于中规院大连分公司参观学习

走进大连设计院:聆听建筑前沿之声

除了参与具体项目,团队还参观了大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近距离感受专业设计机构的运作与行业前沿发展。设计院的专家热情接待了同学们,带领大家走访各业务部门的办公环境,并介绍大型工程项目从方案创意到落地实施的完整设计流程。团队成员认真聆听专家关于BIM(建筑信息建模)、绿色建筑、智能设计等新技术在实际项目中应用的讲解,不时就感兴趣的问题与前辈们交流请教。此次参观让同学们大开眼界,不仅了解了建筑行业的最新技术和发展趋势,也更加明确了自身今后努力的方向。

图片:实践团同学于大连设计院参观学习

活动意义与成果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成果丰硕,对学生成长和社会发展都产生了积极意义:参与实际项目和社会活动,建艺学子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从中发现不足并快速成长。在真实情境中激发了创新思维,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锤炼了团队协作能力,专业素养进一步提高。实践活动搭建了建筑学科与社会需求之间的桥梁。学生将专业所学服务于地方社区建设,为实际项目贡献创意方案,实现了学术成果向现实应用的初步转化。这种结合有助于推动高校科研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促进学术价值真正落地生根。走出校园、服务社会的经历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专业的社会价值。同学们在指导中小学生和参与城市建设项目的过程中,切身体会了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激发了回馈社会、助力社区发展的使命感。他们纷纷表示今后将以实际行动践行青年一代的责任,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片:实践团同学于实践场地合影

成员感想与展望

实践结束后,团队成员纷纷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体会。团队负责人李佳润(城乡规划学2022级本科生)感慨地说:“此次实践让我深刻认识到,建筑不仅是图纸上的设计,更关系到现实生活中的人和社区。我在实践中看到了专业所能带来的改变,也更加坚定了作为青年建筑人应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同学们表示,今后将继续保持“以学促真知”的热情,在日常学习中注重培养实践能力,锤炼专业精神,以更加成熟自信的姿态迎接未来挑战。此次社会实践的历练也激励着大家不忘初心,勇担时代赋予青年的重任,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发挥专业所长,为社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作者:李佳润|图文来源: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建微知著,博学躬行”实践团)

上一篇:跨越4000公里追梦路,只为家乡的牛和羊
下一篇:研究生学制转轨:打破竞速社会下的扁平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