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民生大小事 改善困难群众生活质量
学院路困难群众救助服务所的社工一直对特殊困难人群保持关注,在常态化的入户走访中发现患有重病的救助对象刘先生(化名)面临诸多困境,在入户评估发现他最主要的帮扶需求是解决就医路途远和出行难题,长期的病痛导致其对生活失去信心,为帮助服务对象,社工制定了服务计划,改善其生活质量,恢复生活信心。
由于病痛的折磨,服务对象表露出自己消极生活的看法和举动,例如,多次联络社工希望帮助自己处理一些“带不走”的东西,这引起社工重视,在上门服务深入面谈,不断疏导其负面情绪,通过叙事重新定义现在的生活,为其生活输入希望。在排除其有轻生意念的可能性之后,聚焦到他最关心的就医问题上协商解决办法。
跨区就医治疗的难题已经困扰服务对象4年之久,由于床位紧张服务对象不得不独自打车到更远的私立医院透析,这不仅造成经济压力,还威胁到其人身安全,外出就医摔倒无法起身的也经历让社工深感担忧。社工与其多次沟通,探讨转院计划,陪伴其多次到附近的医院排队咨询床位、代办转院手续,在一个月后,服务对象终于顺利转到离家仅1公里的一家大医院,他紧绷多年的神经放松下来。
由于服务对象居住地距离户籍地非常远,身体虚弱,每年办理各类补贴的时候,会主动联系困服所,诉说自己外出的困难。自2022年开始困服社工与服务对象建立了稳定且信任的关系,应服务对象要求,社工每年多次上门服务帮助代理各项救助补贴事项,以减少他长途奔波办事的时间,降低外出风险,为服务对象的生活减少了诸多烦恼,服务对象也因此变得更加信任和理解服务的人员。
虽然就诊医院近了,但是刘先生身体虚弱也无法行走过去,这成了另一个要解决的“急事”。服务对象因为透析的影响,腿脚不便,在浏览诸多信息后,决定购置一个电动轮椅,方便自己出行,但网购的失败经历令服务对象失望。2025年7月,服务对象在社工的陪同下,到线下的实体门店进行挑选购置,终于坐上了心仪的轮椅,至此服务对象就医的“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难题也得到了解决。
对于社工来说,社会救助服务重在以专业化、个性化持续支持为困难群众带来希望,困服社工通过多年陪伴、疏导、协调资源,为困难群众构建改善生活的支持网络,激发他改变困境的动力,使困扰服务对象多年的问题得以解决,重拾对生活的信心。学院路困服所秉持专业服务理念,以长期陪伴和关怀,关注困难群众生活变化,及时伸出帮扶之手,做好救助服务工作。
社工全程陪伴服务对象办理转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