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8日傍晚,暮色温柔地笼罩着香樟苑南区北门,为这里披上一层金色的薄纱。此刻,厦门医学院“畲乡医韵健康行,厦医筑梦民族亲”实践队的青春身影活跃其中,一场以“仁心仁术服务基层,青春力量筑梦健康”为主题的公益义诊宣教活动正温暖开启。这群身着洁白战袍的未来医者,以专业为基石,以奉献为笔墨,不仅将健康服务送至居民身边,更以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医学青年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挺膺担当的铮铮誓言。他们的身影,是健康中国画卷上最动人的青春笔触。
图为实践队开展义诊场景。詹慧供图
一、触手可及的守护:专业服务化身基层健康“触手”
义诊现场,宛如一座流动的“健康驿站”,秩序井然又充满温情。实践队员们迅速切换角色,将课堂所学转化为服务民生的具体行动血压测量区的队员屏息观察仪表跳动的数值,笔尖在记录表上轻快游走,对血压异常的居民细细叮嘱“少盐多菜,晨起慢走”,话语如春雨般浸润人心;推拿体验区里,指腹与穴位的精准对接化解着肩颈的僵硬,一位常年劳作的阿姨舒展眉头笑道“像卸下了十斤担子”,这样的反馈是对技法最好的加冕。
图为实践队队员为居民测量血压场景。黄晨菲供图
二、智慧惠民的桥梁:健康宣教点亮自主健康明灯
傅丰文老师坐镇的健康咨询台前,始终围着前来求助的居民。他时而俯身查看居民带来的病历单,时而抬手比划着骨骼走向,将“三高防治”“节气养生”等知识融入家常对话。当得知独居老人王奶奶不懂用药剂量,他特意在药盒上用大字标注“早一粒晚半粒”,末了还添上一句“下周我们还来,您有不舒服随时找”。这份超越诊疗本身的关怀,让白大褂的温度直抵人心。
图为傅丰文老师为居民讲解病例场景。黄晨菲供图
健康宣教区,队员们化身“知识摆渡人”和“智慧传播者”,致力于提升居民健康素养:他们将印刷精美的科普手册递到居民手中,手册上“糖尿病饮食金字塔”“颈椎养护三字经”等漫画设计格外吸睛。临床医学专业的林同学指着展板上的膳食图谱讲解:“就像畲乡老话说的‘药补不如食补’,咱们一日三餐里藏着最好的养生经。”生动的表达让专业知识褪去晦涩,化作居民能听懂、用得上的生活智慧。
图为实践队队员分发健康科普手册场景。黄晨菲供图
三、淬炼与觉醒:基层实践熔铸青春担当之魂
短短90分钟的义诊,成为一堂生动的“行走的思政课”和“能力淬炼场”,深刻触动着每一位队员,恰似一面棱镜,折射出医学教育的初心。队员们在为居民量血压时,突然读懂课堂上“生命体征监测是医患沟通第一句”的深意;在推拿时体会到“手法轻重里藏着对个体差异的尊重”;在傅老师俯身写标注的瞬间,明白了“医者仁心从来不是抽象概念”。正如护理学专业的张同学在日记中所写:“当阿姨握着我的手说‘你们来了真好’,我忽然懂得,‘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要在基层的土壤里才能扎根结果。”
图为实践队队员为居民推拿场景。黄晨菲供图
暮色渐深,香樟苑的灯火温暖依旧。这场义诊,是一次短暂的相遇,却播下了长久的健康种子——“主动健康”的理念悄然萌芽,医学的关怀之光穿透城市肌理,照亮了基层的角落。对于厦门医学院的实践队员们而言,这更是青春投身伟大事业的一次庄严启程。他们在此刻清晰地认识到: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健康福祉不断提升的现代化。作为新时代的医学青年,挺膺担当的核心要义,便是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将青春热血挥洒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真正的医学温度,不在冰冷的仪器间,而在田间地头的问诊台前,在寻常百姓舒展的笑颜里,在一代代医者用仁心仁术铺就的健康中国之路上。未来,厦门医学院的“三下乡”实践,将继续循着这饱含温度与担当的轨迹坚定前行。这群年轻的医学生,必将在服务人民健康、助力健康中国建设的伟大征程中,不断淬炼本领,奉献光热,以青春之我,筑健康之国,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实践中,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医者华章!
供稿人:邹慧燕、蒋裕冰、李怡静、许瑛琪、陈浚鑫、钟雨岑、林烨鑫、李寒煊、黄晨菲、柯琳欣、詹慧、阮诗涵、彭宇悦、黄思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