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绵竹市人民医院凭借多学科协作的强大力量,成功完成两例高难度手术,为百岁老人和复杂病情患者点亮生命希望之光,在当地医疗领域书写下动人篇章。
百岁老人跌倒骨折,多学科护航重获新生
不久前,100岁高龄的杨爷爷不慎跌倒,被紧急送往绵竹市人民医院。经详细诊断,老人被确诊为左股骨颈粉碎性骨折,需尽快接受左侧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然而,杨爷爷不仅年事已高,器官功能严重衰退,还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轻度贫血等多种基础疾病,手术风险极高,尤其是麻醉环节,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严重后果,堪称“在刀尖上行走”。
手术麻醉科主任谢斌形象地比喻道:“高龄老人的身体就像晒透的橡皮筋,耐受度极差。麻醉药剂量不足,术中老人会剧痛难忍;剂量过多,又可能导致术后苏醒困难,甚至引发心肺衰竭。”寥寥数语,便道尽了此次手术的凶险程度。
面对如此棘手的状况,谢斌主任带领团队凭借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对老人的身体状况进行了反复评估。经过慎重考虑,最终确定采用椎管内麻醉方案。这一方案如同为老人量身定制的衣裳,既能保证充分镇痛,又能最大程度减少麻醉用药量,降低对老人身体机能的影响。
在与患者家属充分沟通并获得同意后,手术正式进入筹备阶段。手术室护理团队展现出了无微不至的关怀。他们提前将手术间的温湿度调节至适宜状态,准备好柔软舒适的垫枕。在搬运杨爷爷时,护理人员动作轻柔、小心翼翼,固定体位时也格外仔细,避免任何可能造成老人不适的搬动。同时,时刻关注老人的保暖情况,用加温毯覆盖非手术区域,还不时轻声安抚老人,缓解其紧张情绪。
手术过程中,手术麻醉科医护团队与骨科团队配合默契,每一个操作都严谨细致、有条不紊。最终,在手术麻醉科的保驾护航下,这场高难度手术顺利完成,为杨爷爷的康复奠定了坚实基础。
九小时生命攻坚,多学科协作挑战复杂肿瘤
与此同时,绵竹市人民医院普外科二病区也迎来了一场严峻挑战。一名中年男性患者因盆腔孤立性纤维瘤多次术后复发、病情极其复杂而入院。该患者病史长达9年,此前已在外院多次接受肿瘤切除、灌注化疗、冷冻治疗及靶向治疗。此次入院,肿瘤再次复发,不仅侵犯多个盆腔脏器,还伴随出血及消化道症状。
由于患者经历多次手术,腹腔情况错综复杂。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普外科二病区第一时间启动多学科协作机制(MDT)。医务部高度重视,迅速组织召开术前多学科讨论会,汇聚了泌尿外科、手术室麻醉科、放射科、重症医学科、输血科等多学科专家力量,并特邀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专家参与诊疗。专家们从影像评估、手术路径、麻醉管理、术中输血到可能遇到的系统损伤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最终制定了周密的手术方案和应急预案。
术中,专家们发现患者腹腔内存在一个大小约10*15cm的质硬包块,与小肠肠管、腹壁广泛致密粘连,血供异常丰富,盆底呈冰冻骨盆状态,分离难度极大。但手术团队并未退缩,迎难而上。在多学科的紧密配合下,手术历时9小时,不仅完整切除了腹腔内巨大肿瘤,还成功处理了盆腔多发肿物。同时,创新性地采用补片置入修复技术,成功解决了腹壁张力巨大、切口难以关闭的难题。
这两例高难度手术的成功,犹如绵竹市人民医院医疗交响乐中两个激昂的乐章,奏响了多学科协作的华彩旋律。从百岁老人的股骨头置换到复杂盆腔肿瘤的切除,绵竹市人民医院以精湛的医术诠释了“生命至上”的医者仁心,用紧密的团队协作书写了现代医学的精彩篇章,为更多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何妍、陈娅、医师报陈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