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舟山市紧扣新区海上花园城建设和城乡发展一体化要求,围绕高质量建设“和谐自治标杆区”和构建“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的新目标,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六大平台为路径、多个“家门口”项目为抓手,探索形成“1+6+X”基层治理工作法,打造出一批海岛地区城乡社区治理与服务创新的“幸福社区”示范样板,为展示“重要窗口”海岛风景线擦亮民生幸福生活底色。截至2021年12月底,全市累计有142个村(社区)创建市级“幸福社区”,其中城市社区127个、渔农村15个,城市社区“幸福社区”建设按市委、市政府“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要求达到100%全覆盖,提前一年率先完成指标任务。
一是筑牢“一个红色堡垒”,凝聚社区党建合力。以社区党组织领导为核心,大力推行区域化党建,转变党建服务理念,强化社区共驻共建,全面构建起“社区党组织—辖区党支部—各类党小组—党员志愿服务队”四位一体的工作格局。截至目前,全市共建立小区功能型党支部420个,实现居民小区全覆盖,吸纳党员3.2万名,集聚志愿服务者5万余名。充分发挥社区党员队伍先锋队和主力军的作用,建立“红色网格责任员”“楼道红管家”“红色娘舅先锋岗”等组织载体,推动党员服务向基层群众家门口延伸,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建立健全党建引领下“红色物业联盟”多方协同议事协调机制,畅通“红色议事厅”“民情恳谈会”“相约星期五、有话大家说”等多种协商议事渠道,整合社区多方主体力量,打造共商共建共治共同体。如普陀区以“兼合式”党支部为枢纽,组建党建引领+业委会、物业和社区社会组织协同治理的小区“四方联盟”,成立物业小区联合会,试点“酬金制”物业管理运作模式,居民参与率达80%以上,有效化解社区结构碎片化的难题。
二是依托“六大工作平台”,创新社区治理路径。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搭建居民自治、便民服务、民情直通、议事协商、专业社工和民生兜底6大平台,全方位多途径提升社区治理效能。以社区居委会为纽带,联合居民小组、网格团队、楼院门栋等多元自治主体,深化“民情走访、民情恳谈、民情工单”工作法,定期调处矛盾纠纷,协商解决民生难题。如嵊泗县菜园镇东海社区探索建立“三事分流、分类协商”机制,搭建“乐和代表+联席会议+自治理事会+网格议事会”协商议事平台,把民生事务分为大事、小事和私事三类,大事政府部门来办,小事社区与居民商量办,私事居民自己办,形成了“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协商议事流程闭环。自2017年“幸福社区”创建至今,全市累计培育出社区志愿服务团队500余支,社区社会组织470家,定海区昌国街道和普陀区全域成功创建“省级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
三是实施“X个服务项目”,优化社区服务供给。推行社区社会工作项目化运作和专业化督导,以社区需求为根本,以“问题导向+个性定制”为项目设计出发点,因地制宜在各社区打造专业化、本土化、社会化的“家门口”服务项目,内容涵盖养老服务、平安综治、志愿服务等9大类,有效补齐社区治理短板,全面精细化提升社区治理水平。如定海区北园社区运用“姿彩北园”女性居民项目,为赋闲妇女组织开展手工制作、烘焙、亲子教育等课程,激发女性群体活力,增强女性居民与社区的粘合性;岱山县高亭镇嘉禾社区实施“道德门诊”社区居民融合项目,强化社区居民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四德”教育;新城千岛街道星岛社区开展“I GO爱狗公益活动”,倡导社区居民文明养犬,有效缓解养狗扰民,破坏环境等社区问题。截至目前,全市142个幸福社区已累计共实施483个“家门口”项目,直接受益人群达23万余次。